比特币的诞生始于2009年1月3日,由神秘人物中本聪挖出创世区块,而它最初的价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在早期极客社区中,比特币仅被视为一场技术实验,没有实际交易价值,甚至被用来兑换披萨——2010年5月,程序员拉斯洛用1万枚比特币购买了两块披萨,按当时汇率计算,单枚比特币价格仅约0.004美元。这一事件成为比特币首次赋予现实价值的标志,也被币圈戏称为史上最贵披萨。

比特币的初始低价与其早期属性密不可分。作为一种去中心化实验品,它既无交易所挂牌,也无流动性支持,甚至缺乏明确的应用场景。最初的价格仅由挖矿电力成本折算,例如2009年10月首个交易平台NewLibertyStandard将比特币定价为0.0008美元,这一数值完全基于电费计算。这种原始估值方式反映了比特币的商品属性——它的价值最初仅由生产投入决定,而非市场需求。

技术极客和密码学爱好者的加入,比特币逐渐从代码世界走向金融视野。2010年7月,首个正规交易平台 上线后,比特币价格缓慢攀升至0.08美元,年底突破0.5美元。这一阶段的价格波动虽小,却揭示了关键趋势:当比特币被赋予交易功能后,其价值开始由市场供需驱动。早期持有者多为技术信徒,他们相信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理念,而非短期投机收益。

比特币的早期低价与其设计机制也息息相关。总量2100万枚的固定供应和每四年减半的发行规则,使得初期挖矿奖励高达50枚/区块。这种通胀模型导致早期比特币流通量激增,而需求端尚未形成规模,价格自然低迷。但恰恰是这种机制,为后期价值爆发埋下伏笔——当市场认知提升后,稀缺性逐渐成为价格的核心支撑。
